近期,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,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美国和欧盟的紧张反应。面对中国的“稀土禁令”,这两个地区纷纷寻求寻找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渠道。
未曾料到,印度在此时突然介入,自中国购入120吨稀土后,随即开始从事倒卖活动。
目前,印度试图掩人耳目,违规将稀土出售给欧美以谋取利润差价,自以为能瞒天过海,然而中国方面迅速采取行动,实施“反制”措施。
此次,印度的计划是否还能如愿以偿?仅凭欺诈手段取悦欧美,印度最终能否从中获利?
印度企业上演“空手套白狼”的稀土欺诈案
在去年年初,印度一家企业突然与中国企业接触,提出要购买120吨稀土产品。
他们提供了厚达30份的文件,详细列明了各项规定,强调这些稀土将仅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风力发电设备,绝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,也不会转售给第三方。
我们这边当时也是按照国际贸易的常规操作流程,基于对信任的重视。
鉴于对方手续完备,承诺诚恳,我们便批准了这笔出口交易。然而,我们未曾想到,这一切竟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不到半年的光景,我们的技术监控系统便察觉到了异常。
借助稀土中特殊元素的追踪手段,我们发现有一批货物并未前往印度的新能源工厂,而是秘密地进入了北方邦的一座军事工厂。
进一步的调查表明,该工厂正在加紧生产无人机发动机,而我们出口的稀土恰好是制造这些发动机核心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。
此事并未就此结束,剩余的大部分稀土首先被运至东南亚数国的港口,经过重新包装和更改产地标签,竟然转变为“本地特产”。
随后,这些经过“漂白”处理的稀土被销往欧美市场,其价格竟然翻了三番。
通过这一交易,印度的那家公司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利润。
他们的策略可谓巧妙,一面以低价从中国采购,一面又以高价将稀土卖给急需的欧美客户,意图两面讨好。
欧美不一直在高呼“去中国化”的口号吗?印度便试图借这一时机,成为他们的“稀土供应国”,以此拉近双方关系,并从中获取政治利益。
然而,他们并未认清自身的实际能力。印度的稀土提炼技术实际上只能达到82%的纯度,而对于芯片和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业所必需的99.5%纯度,他们甚至无法触及这一门槛。
因此,他们无法使用优质的原材料,只能通过倒卖赚取利润差价。
而我们很快搜集到了确凿的证据,并果断采取行动,终结了印度的幻想……
我国果断实施反击,印度的幻想瞬间破灭。
我们一经出手,便迅速切断了关键环节。
对于稀土出口的新规定,上月推出的“动态阀门”系统并非虚张声势。
目前,每一批次的稀土出口,从装载船只到卸货,直至最终使用,整个流程都必须进行实时报告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异常,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。
想要再像过去那样进行暗箱操作,已无可能。
这一举措直击印度企业的要害。以SonaComstar为例,该公司先前曾高调宣布计划从中国进口200吨磁铁,目的是为欧美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。
然而,新规定的出台导致他们的订单瞬间被搁置。
工厂的生产线仅启动了一半,原材料供应便中断,仓库中堆积的半成品几乎要生锈。老板每日奔波于政府部门,却束手无策。
本月起,对军工行业的精准打击措施进一步升级,涉及军事用途的稀土永磁体出口至印度的申请将全面被拒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印度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的“无畏”导弹和“苍鹭”无人机项目,其关键部件完全依赖于此类材料。此前,印度曾自豪地宣称能够实现自主生产,但随着供应中断,生产线已有一半停滞。军方对此紧急催促工厂,然而,面对无米之炊的困境,即便巧妇也难以应对。
我们特别设立了稀土技术人员的备案体系,所有涉及核心提炼技术的专家都必须进行注册,他们的出国交流和合作项目也将受到严格的审查。
过去,印度曾试图通过招募人才来窃取技术,但现在,他们不仅无法挖走人才,甚至连参加技术研讨会的机会都难以获得。要获取99.5%纯度的提炼技术,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印度目前陷入了极大的焦虑,莫迪政府在上个月匆忙间宣布了一项计划,投入500亿卢比以发展本国的稀土产业,并宣称要在三年内实现不再依赖中国。
然而,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。印度国内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山区,由于道路尚未完善,采矿活动主要依赖人力,效率极为低下。
此外,电力供应不稳定,提炼工厂频繁停工,最终计算出的成本甚至比从中国进口高出三倍。
更为难堪的是,欧美地区一见此情势,迅速撤回投资。
先前承诺支持的数个稀土加工厂项目,竟然说停就停,日本原本协商好的合作建设提纯车间计划,如今也爽约,甚至派人前来收回设备图纸。
起初,印度高呼要成为“全球稀土新中心”,然而如今这一言论却成了业界人士的笑柄。
据悉,印度商务部近期频繁召开会议,试图与中国方面达成和解,表示愿意赔偿先前造成的损失,并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规定。
然而,规则即是规则,一旦违反,必然面临惩罚。
全球稀土竞争,中国占据主导地位
目前,不仅印度因自身行为而承受代价,欧美地区亦感压力倍增。
他们曾试图通过印度绕过中国获取稀土,甚至去年派遣代表团赴印度进行考察,并信誓旦旦承诺将协助建立相关产业链。
然而,不到一年的光景,他们便发现之前的努力都化为泡影。
印度的提炼厂在稀土提炼方面最多只能达到82%的纯度,而生产手机芯片、隐形战机等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材料,则需要达到99.5%以上的纯度。
当欧美企业尝试使用印度供应的稀土产品时,发现设备全部出现故障,无法正常运作。
上个月,美国CSIS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,即便现在投入大量资金重建稀土供应链,也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才能形成规模效应。
然而,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工厂无法等待十年之久。
此时众人方始领悟,中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供应商。目前全球稀土行业的规则,实际上主要由我们制定。国际稀土市场的价格,每日清晨均参照中国稀土交易所的报价;提炼技术标准,必须遵循我们的行业标准;甚至运输路线,也大多依赖我国掌控的港口和物流网络。印度若想插手其中,欧美若想另辟蹊径,都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