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

近期,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承受了巨大损失,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行动亦持续不断。在此背景下,人们开始探讨一个极端假设:若俄罗斯真的走向解体,这将对我们及邻近国家产生何种影响?

对此,推测的结果是,若俄罗斯真的发生解体——

占据约7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俄罗斯远东地区,我们必须确保其安全。

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争夺这片土地,而是基于现实利益,探讨如何应对这一可能的变局。

图片[1]-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-巴黎资源分享网

远东的战略缓冲区重要性

位于远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对于我国来说极其关键,它扮演着“大国间的缓冲区”角色,实际上也是我国东北部的一道重要安全防线。

中亚五国,夹在中俄两国之间,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中俄边界的安保成本。

此外,若远东地区保持稳定,我国东北部将无需部署大量军事力量,从而可以将资源转移到其他战略方向。

由于大国之间的冲突概率在存在足够的中介地带时会显著降低,因此,远东地区的缓冲作用至关重要。然而,若俄罗斯解体导致远东出现权力真空,这种缓冲作用将大幅减弱,甚至可能完全消失。

远东地区东临美国的阿拉斯加,南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,这些地区本身就存在美国的军事存在。

依照常规逻辑,一旦某一地区出现治理真空,外部势力很可能会以“维护秩序”和“保护利益”等为由介入其中。

图片[2]-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-巴黎资源分享网

在尼日尔,丰富的铀矿资源吸引了美国的关注,自2013年起,美国在该国部署了超过千名驻军,旨在协助当地部队训练并对抗极端组织。

对于中国而言,远东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,坚守这一边界并非为了领土划分,而是为了防止外部军事力量对东北核心区域的安全构成威胁。

资源合作背后的安全考量

远东地区资源丰富,我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,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中,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远东地区运输或产自该地区。这种合作不仅涉及能源本身,还包括管道建设、运输路线以及定价等全方位的环节。

若俄罗斯作为供应方发生动荡,最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非资源储备量,而是资源控制权是否会发生转移。

目前,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中采用本币结算,这一做法规避了美元波动的风险,这是两国共同努力的成果。

图片[3]-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-巴黎资源分享网

若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解体,导致多股势力分立或外部资本介入,新统治者可能改变结算模式,甚至大幅提升价格。

观察我国经济结构,制造业之所以能迅速发展,得益于稳定的原材料供应。

远东的矿产资源通过边境贸易流入我国东北的工厂,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区域产业链。然而,产业链的持续运作依赖于运输距离和稳定性的双重保障。

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,整个产业链将面临中断。

因此,我们关注远东资源,旨在确保现有管道的正常运行,以及边境口岸通关不受干扰。

从边界划定到风险预案

远东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历史联系,但中俄两国通过2004年的边界协定和2008年的黑瞎子岛划界,以法律手段解决了边界争议。

图片[4]-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-巴黎资源分享网

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,同时也是确保双方未来合作基石的重要保障。

边界稳定本身就是一项极为宝贵的战略资源,它使得双方无需在领土问题上分心,从而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互补性合作中。

对于远东地区而言,外部投资和市场是必需的,而中国东北地区正好具备成熟的产业实力,加之民间形成的华人社群和人民币结算习惯,这些合作领域比任何协议更能满足“经济绑定”的需求。

在极端情况下,我们必须主动维护基于共同利益的共生关系,在外交上关注新政权是否具备履行协议的能力。

在商业层面,我们应考虑为合作项目增加“跨政权效力”条款,以此方法对冲地缘政治风险。

此外,我们在军事上加强边境管控,并非针对特定势力,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边境管理和疏通,而非简单地将边境封锁。

图片[5]-中国须做最坏打算:若俄罗斯解体,这块700万的土地,一定不能丢-巴黎资源分享网

将远东地区可能引发的动荡所造成的冲击转变为可控的流程,并将“我国利益”转变为“区域共识”,以此减少在应对“俄罗斯解体”可能性时所需的单独成本。

归根结底,我们对远东地区的关注并非执着于过往的历史纠纷,而是基于现实利益和双方的切实需求,通过制定规则来巩固现有成果,并预先制定应对潜在变化的预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