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丨曾兴
编辑丨龚方毅
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焕新版、Model Y降价,随后比亚迪发布“电比油低”海报反击,其最畅销车型秦PLUS新增荣耀版,起售价降至7.98万元。五菱、长安、哪吒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跟进降价,合资品牌也加入其中,价格战正式展开。
这标志着2024年价格战贯穿始终。一年后,相似的情景再次上演。
今年5月23日,比亚迪为旗下王朝网、海洋网共22款车型推出限时“补贴价”或“一口价”。其中一款车型直降超过5万元,降幅相当于原售价的三分之一。跟随者迅速跟进,一周内包括吉利、奇瑞、零跑等超过70款车型降价。
在买方市场中,消费者选择众多且对价格高度敏感,任何头部企业率先降价都可能引发全行业的连锁降价。据中汽协数据,今年前五个月,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.6万辆和1274.8万辆,分别同比增长12.7%和10.9%。但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,利润换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共识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工信部先后发声,指出国内汽车行业无序“价格战”是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典型表现。6月初举办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观点,多位车企高管激烈交锋。去年我们曾在相似背景下对话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,一年后再见到他时,他已退休转任名誉会长。
相比去年,他的观点深化不多。但也许因为退休,他少了些身份上的顾虑,对于市场热议的过剩产能、刚性的排产节奏、不对等的上下游结构,他提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:在今天的行业竞争中,真正缺失的是显规则。
他也不认同“有序价格战”的说法,不过相比指责谁先降价,他更关注为何总是有人必须降价、为何同一套机制下问题一再重演。当一场又一场的舆论风暴过去,沈进军以不极端化和多维的视角看待当前问题,认为当下正是依法建立显规则的时机,并呼吁行业组织采取行动。
同时他也希望汽车产业链末端的经销商生存状况能够得到关注,他认为过去经销商跟随主机厂的脚步扩张,导致网点过多过密的问题,如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推动制定更公平的经销合同,减少退网经销商的合作损失。
以下为沈进军与我们的访谈实录,沈进军强调,这些言论仅代表他个人的见解。
反对“有序”价格战
晚点:近期汽车降价引发了广泛讨论,您对此的核心观点是什么?沈进军指出,企业的调价行为应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。在过去,由于是卖方市场,供不应求,企业可以加价销售。但如今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,企业为了消化库存和获取订单而降价,这也是市场行为的体现。
他认为,价格竞争本身并无问题,越充分的竞争越有利于消费者。当降价无法继续时,企业可能因竞争激烈而淘汰。只要在降价过程中没有违法行为,企业有权自主决定涨价或降价。应当谴责的是恶性竞争,而非价格竞争本身。
对于近年来的降价现象为何没有引发今年这样的热议,沈进军认为,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。消费者选择增多,议价空间也随之扩大。所谓的“零公里二手车”便是这种供求失衡的产物,它并非真正的二手车,而是给新车穿上“二手车”的马甲,部分出口到俄罗斯、中亚和中东等市场,部分在国内消化。
关于“价格战”与“内卷”是否等同,沈进军强调,他不赞同将“价格战”与“内卷”或“恶性竞争”划等号。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国家常用的竞争手段,定价权在企业手中。如果没有价格竞争,要么是回到计划经济,要么可能违反《反垄断法》。
他还指出,“有序价格战”这一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,因为一旦有序,就涉嫌违法。价格应由供求关系决定,如果行业参与者制定攻守同盟,约定价格,那就可能违法。
沈进军认为,我们应该减少对“价格”或“价格战”的过度关注,而应关注涨跌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,如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或主机厂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。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关注这些违法行为,而非企业自主的定价权。
他强调,显规则越多,潜规则越少。对于近期呼吁政府出面“管一管”的态度,沈进军认为,评判竞争行为的标准应该是法律。中国有《价格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反垄断法》等法律,遇到问题应依靠法律。有关部门可以调查相关企业在价格涨跌过程中是否涉嫌违法。
他认为,目前还缺少行业组织的环节和关于如何加强行业自律的讨论。尽管行业组织已经发声,但仅仅发声是不够的。行业组织应如何具体履行其职责?
沈进军:行业组织的作用不在于空谈口号,而应致力于实际行动。例如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动的经销商退出机制。协会与市场监管总局、商务部及社科院大学共同组建了课题组,旨在在厂家的授权合同中增加公平的退出条款。
在这一过程中,协会扮演的是“搭建平台”的角色。首先,我们要确保经销商和厂商的积极参与;其次,我们需要聘请精通合同法的专家来处理具体事务。只有这样,事情才能得到妥善处理。
晚点:然而,这种行业公约本质上是自律性质的,当真正遇到问题时,如何确保其执行和落实?
沈进军:执行和落实依赖于行业组织的领导,引导会员自行签署行业公约。这并非政府的强制措施,而是行业自身的自律行为。有了这些规则,各方才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。目前正是制定规则的好时机。
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,依法建立一套清晰、透明且得到普遍认可的规则,而不是依赖单次行政命令或专项活动。我始终坚持“显规则越多,潜规则就越少”。当前行业中的许多矛盾和混乱,正是因为缺乏公开透明的“显规则”。
传统经销商转型势在必行
晚点: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了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,你认为与去年此时相比,这种矛盾是加剧了还是有所缓解?
沈进军: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始终存在矛盾,只是有时会暂时缓和,这在国外亦是如此。